性别:男
年龄:37
问题分析: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给小剂量解热镇痛药。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低血容量倾向或休克时按感染性休克处理。对有心功不全者要注意减轻心脏负荷,可用强心药如毛花苷C或毒毛花苷K等。头痛可给止痛药。对有精神症状者可给予地塞米松等治疗。
问题分析:传染源:该病的传染源是感染普氏立克次体的患者;传播途径:人虱为传播媒介,主要是体虱,其次为头虱,阴虱一般不传播;人群易感性:人普遍乙肝,感染后可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特征:寒冷地区多发,冬春季发病较多,主要是因为穿衣服较多而洗换较少有利于人虱孳生及活动,战争、贫困等导致卫生条件差与本病流行相关。
问题分析: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小血管炎,典型的的特点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立克次体肉芽肿,也称为斑疹伤寒结节。这种血管炎可分布全身各组织器官。多见于皮肤、心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皮质、延髓、基底节的损害最重,桥脑、脊髓次之。脑膜可呈急性浆液性炎症。肺可有间质性炎症和支气管肺炎。
问题分析:人虱为传播媒介,主要是体虱,其次为头虱,阴虱一般不传播。人虱在适宜的温度下存活(29℃左右最活跃),以吸人血为生,叮咬患者后,立克次体在虱子肠壁上皮细胞内繁殖,胀破细胞后立克次体进入肠腔,当再次叮咬人或者被人人虱死亡破碎后立克次体从人虱体内逸出,从人体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感染人类。
问题分析: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了普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胞内的微小球杆菌,大小为大小为(0.3~1)μm×(0.3~0.4)μm,革兰染色阴性。因为本身的酶系统不完善,不能完成三羧酸循环,需要从所寄生的真核细胞中获取辅酶A、NAD等物质才能繁殖生长。
问题分析: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一些免疫、变态反应。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立克次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立克次体散布到全身各器官的内皮细胞继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