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重症肌无力 > 详情页

重症肌无力10年,眼球固定眼睑

性别:女

年龄:23

重症肌无力10年,眼球固定眼睑下垂,一年前做了胸腺摘处手术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焦彦岭 主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锦州市中心医院

问题分析:您好,你眼球固定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指导建议: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的,常用的有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能治愈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儿童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这种病不能治愈。这种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临床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肌肉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个慢性疾病,在患病过程中可以出现病情的缓解和加重的情况,有一些患儿可以经过数月或者数年的时间自然缓解。但大部分患儿病情会持续到成年,所以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轻微重症肌无力可以治愈吗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轻微的重症肌无力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还有平时可以通过针灸营养支持,重症肌无力,主要是上眼睑下垂,肢体无力,眼皮耷拉下来。可以控制,但不能治好。就是乙酰胆碱递质分泌减少,就是外源性的补充乙酰胆碱递质,也就是通过新斯的明这一类的药物来进行控制。
为什么会得重症肌无力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应该注意自己的用药物进行治疗,应该是能够有效改善症状的,重症肌无力,主要是因为身体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乙酰胆碱抗体的出现,从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可以考虑积极的进行药物调理和治疗。
眼睑型重症肌无力有没有根治的方法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重症肌无力及时治疗是可以,也不要过于担心,可以去医院眼科,让医生合理的开些药物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缓解病情,平常可以多卧床休息,每天保持8个小时到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定要戒烟戒酒,避免眼睛过于劳累,多看绿色植物。新剂,一般维持用药,改善症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能维持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为宜。眼肌型或全身轻症以及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者可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溴吡斯的明口服,每次60~120mg,一日3~4次。可在餐前30分钟服用。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治愈的方法是什么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眼肌型重症肌治疗结果取决于是否伴随其他疾病。通常,如果肌电图检查无肢体异常或胸腺瘤,单纯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80%-90%可能控制;如果疾病发展伴随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如果出现胸腺瘤,尤其是恶性胸腺瘤,治疗效果受一定影响。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以及身体状况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药物的应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配合医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定期检查确认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该怎么办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去眼科和神经科,做个睑裂宽度和提上睑肌的检查。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这种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通常多用药物,改善更多,但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怎么办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会导致出现眼皮下垂以及视力模糊或者出现斜视等症状,需要积极的进行对症治疗,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可以吃溴吡斯的明进行治疗。溴吡斯的明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增加乙酰胆碱在突触间的含量,防止被胆碱酯酶所破坏,让乙酰胆碱更多的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所以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只是改善症状,治标不治本。
重症肌无力怎么确诊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受累肌群的乏力表现为晨轻,下午或傍晚加重,休息后可好转。可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一下脑部核磁检查以及眼部神经及肌肉分布检查。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用眼姿势。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出现了传导障碍引起的一种病变。主要表现就是全身性的肌肉或者是局部的肌肉出现容易疲劳,尤其是活动后加重。早晨起床的时候症状比较轻,当晚的时候症状比较重。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成年型重症肌无力的一种类型,又称为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依据骨骼肌受累的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可以分为五个类型,1型,即单纯眼肌型,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2型,病情进展缓慢而且较轻,无危象出现。3型,该病发病急,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常伴有重症肌无力危象。4型,肌晚发全身性肌无力,由1型,2型发展而来。5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