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甲状腺疾病
>
详情页
甲状腺减退的治疗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治疗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18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
对于您的额情况,同样需要治疗。。。。建议结合甲状腺功能测定。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甲状腺功能减退怎么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对症治疗。早期轻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以药物治疗为主;中、晚期重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需要根据出现的并发症,选择合适的对症治疗方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如何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需要吃一些药就可以了,这种是需要终身服药,但是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只要按时服药就完全的能够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平时生活中多注意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可以口服甲状腺激素类的药物,根据孩子的体重以及甲状腺功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量专项治疗。新生儿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很有可能是先天性的,也有可能是终生性的。是很难治疗的。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甲减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足量治疗。甲状腺激素治疗启动得越早越好,必须在产后4-6周内开始。治疗药物选择L-T4。L-T4起始剂量10-15ug/kg.d。治疗目标是使血清TT4水平尽快达到正常范围,并且维持在新生儿正常值的上1/3范围即129-206nmol/L。
中医能治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吗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认为,阳虚是导致甲减的原因,因为阳虚则生内寒,不能温暖脾土,采用中医可以很好的改善甲状腺的功能,达到治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可见怕冷、少言乏力,表情淡漠、唇厚舌大,皮肤干燥发凉,眉毛稀疏。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目前以补充甲状腺激素为主,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甲状腺激素补充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2、应从少量开始逐步增量。3、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4、孕妇应按照医生指导用药。甲状腺的治疗方法比较简单。甲状腺分泌激素缺乏,主要是替代治疗。最常用的是左甲状腺激素片,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逐渐调节剂量直到满足身体需要。甲状腺功能是促进代谢的激素,机体长期缺乏时,代谢能力无法适应,必须从少量开始,过多的剂量会导致心率过快、心悸。使患者逐渐适应,达到能够适应的状态。
甲状腺功能减退有什么治疗方法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方法如下:1、注意低盐饮食,注意休息,不要疲劳。2、口服左甲状腺激素片可改善甲状腺功能,起始剂量12.5微克,每日一次,早空腹口服。与牛奶、豆浆、铁剂和其他药物的间隔需要4小时。3、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一次,根据甲状腺功能增减药物剂量。4、甲状腺功能减退伴高脂血症,建议肝功能正常,口服降脂药物,定期复查血脂和肝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怎么治疗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可分为两种,具体如下:1.亚临床甲减不用吃药。这种情况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TSH)一般在5-10之间,多根据临床症状决定是否用药。如果TSH在5-10之间,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暂时不用吃药。如果合并乏力、嗜睡等临床症状,超声出现巨大结节,建议使用甲状腺激素片,少量终身替代治疗,可缓解乏力症状,抑制甲状腺结节增多。2.酪氨酸TSH大于10时,理论上需用酪氨酸片替代治疗一辈子。甲状腺激素片应根据年龄、心脏状况及活动量,由少量逐渐加量监测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怎么治疗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主要通过服用适量的左甲状腺激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作用不足,临床上以低代谢综合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原因很多,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减、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后甲减、手术治疗后甲减,可服用合适剂量的左甲状腺激素钠片治疗。抗甲状腺功能药物致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减量处理抗甲状腺功能药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方法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服用一定数量的甲状腺激素。在饮食上,摄入适量的碘,避免食用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的食品,以确保蛋白质供应,并改善和矫正甲状腺机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要多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劳累,饮食要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同时要进行抗贫血的治疗,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