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多动症 > 详情页

血象报告肝功,肾功

吃了一年的静灵口服液,赖安肌醇口服液,肌苷片,做个肝功,肾功,检查,报告有什么问题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布茂振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阳谷县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从你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没有问题,不用担心

顾满满 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罗山县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血常规淋巴细胞比率稍高,但只要孩子没有临床症状,就不需要处理。挺正常的,不需要担心!

追问:赖安肌醇口服液可以继续吃嘛?有什么副作用?

回复:没有什么副作用,就是补充维生素的。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儿童血象高会导致什么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孩子血象高可能是因为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等。第二种是由某种病毒引起的,例如乙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第三种是过敏症、血液、药物、过敏症等。血象高会导致反复发烧,所以在治疗时要先找出病因,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血象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升高情况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其危害与对应的疾病情况相关。
骨髓血象异常值是多少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骨髓血象异常值是不确定的,现在没有具体的检查结果,很难判断疾病的类型,高烧不退,如果血常规异常,那就不能排除白血病,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需要去医院做个骨髓穿刺检查,来明确具体疾病类型。
小孩查血象需要空腹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血象检查是不需要空腹的。血象高低主要是指的白细胞高低。通常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一般小孩查血象不需要空腹,家长需要注意白细胞总数,以及各分类细胞是否正常。如果孩子感冒了,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升高,可能是病毒感染。
小孩血象高有什么危险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小孩血象高可能有以下危险:小孩的血象白细胞数为10,000-20,000,说明是有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一般不会对小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小孩血液中的白细胞数超过30000,甚至超过50000,会对小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一定的风险。严重的感染会导致细菌性脑膜炎,影响到中枢神经。
血象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引起血象低的原因很多,如病毒引起的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癌症等。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以导致白细胞减少。如果长期应用干扰素或者接触了放射线,白细胞计数也可能因此而出现降低。
血象高指的是什么怎么预防血象高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血象高多和感染性疾病有关。细菌感染的时候,因为细菌释放的毒素刺激,机体会调动防御机能,动员机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用于吞噬细菌。另外喝水少,出汗多或者腹泻的时候,血液浓缩,也可以有白细胞的相对性升高。应该进一步看看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如果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有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则会出现淋巴细胞的升高。
血象怎么看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血象主要是看一些中性粒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以及红细胞数量。除此之外,还要看血红蛋白的情况,淋巴细胞的数量,淋巴细胞的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通过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就可以确诊有没有贫血,白细胞升高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就提示细菌的感染,淋巴细胞升高就考虑病毒感染或者是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都是提示有过敏因素或者是寄生虫的存在。
血象正常会得脑炎吗
吕志勤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血象正常,但患者也可能会得脑炎。脑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引起了大脑的组织和脑膜炎症。因此,如病毒引起的脑内疾病,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不伴有流感,无肺部感染,无外周菌群感染,则血液常规正常。一般的脑炎需要结合病史、神经科的体检和相关的头部核磁共振,特别是核磁共振的扫描和强化来确诊。确诊疾病后需要及时治疗。
血象正常值是多少
王相华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血象是指血液化验的整个结果,包括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小板数目等。正常值是4000到10000左右,超过此即为血象高。血象不能光看白细胞的,需要知道具体各种细胞的值,比如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
支原体感染查什么血象
王晓彦主任医师
皮肤科北京天坛医院三级甲等
支原体感染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等血象。血象是指血常规检查,支原体感染般是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但需注意以上的检查提示有可能是支原体,不过不能仅靠血液常规来判断,为明确具体病情,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痰、鼻、喉拭子等做好进一步检查。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