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脏病 > 详情页

术后2个月抱在怀里能听到心跳声

性别:男

年龄:1岁

郑教授您好,我宝宝在您医院那里做了大动脉错位和室间缺损手术,到目前为止术后2个月,这几天抱着在怀里不用耳朵贴着胸前也能听到心跳声,请问下这是什么原因?情况严重吗??(用听诊器听杂音还有)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黄伟煜 主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三明市第一医院

问题分析:心脏病可这种情况建议及时手术治疗,首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好,创伤小,胸外科就诊,配合医生的治疗看看就可以的。

张树旺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南宫市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做心脏超声检查,检查手术后的心功能情况。

王学礼 主治医师 其他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祁门县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如果孩子是室间隔缺损,做了手术以后,肯定是可以听到心脏的心跳,真的,小孩子的胸壁肌肉比较薄弱,就算是没有手术,也会听到这种声音,不必担心,请对我的回复给予评价

徐岩鹏 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

问题分析:这种情况不能单纯依靠您的听觉来判断,必要时可以做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看一下。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宝宝膈疝能听到吗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宝宝膈疝是听不出来的。宝宝膈疝是听不出来的,只能听到肺部或者肺动脉的一些症状。膈疝的诊断依靠的是胸片检查、胸部x线结合食管吞钡以及胸部ct等。临床上可根据多项检查综合判断,胸部X线为主要的检查方式,ct和磁共振有更高的敏感性,尤其对于创伤性膈疝诊断效果更佳。对病情危重,尤其是创伤性的患者来说,B超相对更安全。
怀孕多久可以听到孩子心跳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怀孕8周左右就可以听到胎儿的心跳声,但这个时期胎心的声音很轻,但可以通过多普勒胎心仪来听,如果是使用听诊器来听的话,那么需要到怀孕17-18周左右,因为在怀孕早期时,会受到胎儿位置或者母体腹部脂肪过厚等因素影响。
怀孕耳朵听到心跳声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通常是因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的。怀孕后耳朵听到心跳声,临床上指的是搏动性的耳鸣,是一种血管搏动的声音传导到耳朵,使感觉有心跳的声音,这种声音与心脏是同一个频率的。
两三个月的宝宝一放下床就哭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新生儿神经功能发育未完善,神经较为敏感,外界的不良刺激很容易引起孩子惊醒,哭闹。部分剖腹产婴儿尤其缺乏安全感,需要在父母的怀中才能安睡。家长与孩子靠的近一些,同时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防止不良刺激影响。
宝宝几个月会爬
陈瑶副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宝宝会在7到8个月内逐渐爬行,所以他们应该更加注意为他们的孩子锻炼。检查饮食和睡眠是否正常,也不要熬夜感冒。只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或更频繁地爬行,这样做更快。应注意预防儿童缺氧和定期体检。
房颤与干扰有什么关系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房颤与干扰有关系,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理异常疾病,临床表现有心跳加快,身体乏力,头晕眼花,做一个心电图检查,治疗原则是恢复心率的正常,可以服用药物,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怀孕3个月,腹部左右两侧都能听到心跳怎么回事?
周丹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北京医院三级甲等
胎心从胎儿的背部传出来,左右都可以听到的,是正常的。怀孕12周可以用胎心听诊以听到胎心,正常时为每分钟120-160,应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和脐带杂音相鉴别,可以去医院做检查,月份小有时候很容易搞混。孕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富含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定期做好孕检,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怀孕几个月宝宝能听到外面的声音
张露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怀孕4个多月宝宝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在怀孕4个多月,宝宝开始有听力。怀孕6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听力和成年人的听力相当,外面的任何声音都能传入宝宝的身体。宝宝更愿意聆听有节奏、流畅、柔和的音乐,而非强烈、快速的音乐以及各种各样的嘈杂声。8个月大的宝宝可以辨别不同的声响,辨别不同的音调,辨别出说话的人是父亲或母亲。因此,当怀孕4个多月的时候,父母要多和宝宝交流,多听听一些关于胎教的歌。
几个月能听到胎心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在怀孕12周时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能够探测到胎心音,怀孕18-20周时用一般听诊器经孕妇腹壁就能够听到胎心音,听到胎心音能够确诊为活胎妊娠。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滴答”声,正常为每分钟120-160次,胎心音靠近胎背上方腹壁听得最清楚。
经常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是怎麽回事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经常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可能是心动过速,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的,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可以口服调节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平时要注意适当休息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情绪激动,不要过多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