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抽动症 > 详情页

多动抽动症建议如何治疗?

性别:男

年龄:6岁

主要眨眼,耸肩,有时会有短时间的新症状如摇头,张嘴等,会持续几天,从发现又一年半的时间了,服用过静灵口服液和止抽丸,无明显改善,现在一个培训机构培养习惯,开始又好转,后来又加重了,目前培训四个月,现在没有用药,求名医指点谢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张翠花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孝义市中医院

问题分析:按照你的描述孩子是小儿抽动症,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应该看神经内科,如果严重应该口服药物

王磊 主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燕郊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您好,考虑你孩子眨眼,耸肩, 抽动表现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
对抽动症状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孩子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史新和 主治医师 儿科 极速问诊
二级乙等 长武县中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叙述,6岁婴幼儿应该是患有抽动症,这种疾病治疗上主要是行为矫正为主,配合药物治疗,治疗上要有耐心。平时多鼓励孩子,多沟通,注意矫正,随着不断发育会改善的。

杨建军 主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一级 未收录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一般多动症可以服用药物硫比利等,也可以行为矫正治疗,上海有这样的机构。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抽动症误诊为多动能治好吗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如果被误诊,这种疾病就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建议及时改变治疗方法,对症下药。将来会对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只要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相信孩子的疾病会尽快康复。
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区别在哪里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多动症和抽动症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多动症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等症状;而抽动症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眨眼睛、耸鼻子、清嗓子等症状。多动症和抽动症治疗的药物不同。多动症可能是大脑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过低引起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利他林等多巴胺的激动剂进行治疗;而抽动症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来进行治疗。
小儿抽动症如何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针对抽动可以选择氟哌啶醇、泰必利和可乐定。针对伴发的其他疾病,比如强迫症,可以选择氯米帕明,针对多动症可以选择可乐定等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就是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要帮助孩子和家长正确认识这个疾病,正确对待和处理,遇到的问题,可以选择习惯训练、习惯意转训练、放松训练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抽动症表现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具体表现比如歪头、撅嘴、耸肩、伸颈、挺胸等,同时嘴里会发出怪声,有时会说一些脏话。抽动症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鉴别较容易。抽动症有运动性抽动的症状,如眨眼睛、耸肩膀、摇头,甚至发声性抽动。多动症不会出现这些症状,常表现为注意力的障碍、缺陷,小动作多,无目的动作多,甚至出现冲动、任性等症状。但两种疾病容易共患,如果患儿两种症状同时出现,要及早干预,治疗。
抽动症和多动症哪个更严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抽动症和多动症没有可比性,如果确诊是抽动症尽快的积极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以免有心理发育障碍。因为需要长期的治疗过程,所以选药方面选择中成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可以到抽动网上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孩子的治疗。
抽动症如何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采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治疗。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神经障碍性的疾病,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治疗,该多给孩子鼓励,缓解患儿的心理紧张情绪。可以口服镇静的药物进行调理。
抽动症如何治疗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可以口服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新型的抗精神药物也可以治疗抽动症,可以搭配抗抑郁药物治疗,正确处理该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各种可加重抽动的因素。
抽动症如何治疗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主要采用精神科药品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虚肝旺型,采用健脾平肝的方法治疗;肝火旺型,采用清泻肝火的方法治疗;阴虚风动型,采用滋阴潜阳的方法治疗。
抽动症治疗怎么治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级甲等
要综合治疗,可以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环境调整、放松训练,必要时需要药物治疗等。平时注意对儿童的抽动表现可以使用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的提醒和责备孩子,经常带孩子外出活动。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