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肿瘤科 > 详情页

医生你好请问糖类抗原72一4(

性别:男

年龄:40岁

医生你好请问糖类抗原72一4(724)偏高能确定是哪方面的肿瘤有百分之几的把握,谢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唐林海 中医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江苏省中医院

问题分析:其指标升高:多见于恶性肿瘤,其阳性率分别为:胃癌69.7%,卵巢癌67%,结肠癌50%,直肠癌47%,胰腺癌42%,乳腺癌41%。

杨浩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这个没有特异性,也就是说不能确诊,只是个参考,需要结合症状体征,正常人也会偏高

曲辉 主管护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夏津县中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糖类抗原升高可能与胃癌关系密切,大概阳性诊断率为30%左右。建议你去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做个胃镜及其它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明确后再进行正规治疗。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经期检查是否会导致糖类抗原ca125偏高
赵晓东主任医师
妇产科北京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月经期检查会导致糖类抗原CA125偏高。具体情况分析如下:女性来例假时出现了子宫内膜剥脱,可能是由于女性在经期出现了应激性CA125升高,因此女性做CA125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出现在经期。导致CA125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等。此外,卵巢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也会增加。CA125升高后需要确定病因和相应的药物。
糖类抗原153高的原因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可能是得了乳腺癌,糖类抗原153是乳腺癌主要的肿瘤标志物,针对乳腺恶性肿瘤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糖类抗原153明显升高,应该警惕乳腺癌的发生。患者应该立即行乳腺彩超检查排查乳腺肿瘤,发现肿瘤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糖类抗原242是怎么回事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糖类抗原242是胰腺的特异性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通常会同时化验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肝功能,胆红素以及淀粉酶,脂肪酶等。则需要考虑胰腺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胰腺核磁共振检查。
糖类抗原CA199是什么指标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CA199是一种糖蛋白,属于肿瘤的标志物,所以高度怀疑患有胰腺癌时,作为首选检查项目。患有其他消化道肿瘤时,CA199也升高,如肝癌、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但其特异性没有胰腺癌的高。但并不是说CA199高就得了癌症,有时在某些非癌症的疾病的时候,也会引起CA199的升高,这种升高大多是轻度升高,如慢性胰腺炎、肝脏功能衰竭时、胆结石、肾功能不全时,有时CA199呈一过性或轻度升高。
糖类抗原高说明什么问题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糖类抗原在临床上是肿瘤标志物的一种类型。当糖类抗原数值高时,要考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应当注意的是,糖类抗原升高并不一定代表存在恶性肿瘤,某些良性疾病还可以引起糖类抗原的升高。还需要根据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判断。
糖类抗原偏高是什么意思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糖类抗原为肿瘤标志物的一类,有以下几种,CA125,升高主要见于卵巢癌,其他相关肿瘤在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亦可见到升高,其他因素有: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也会升高。CA199,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胃癌、直肠癌,其他相关肿瘤在肝癌、胆囊癌、胆管癌亦可见到升高。其他因素有很多:消化系统的良性疾病患者中也有升高。
糖类抗原偏高怎么治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尽管糖类抗原检查在临床上主要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糖类抗原水平偏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得了恶性肿瘤,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导致糖类抗原偏高。可以用些相应的药物治疗还要注意饮食。
糖类抗原125多少是癌症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类抗原125高于70U/mL时有可能是存在癌症。糖类抗原125是卵巢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也可用于术后肿瘤是否复发的指标,此外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其他生殖道恶性肿瘤等也可引起糖类抗原125的升高。
糖类抗原125多少是癌症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类抗原125大于4.0万U/L最有可能是癌症。糖类抗原125是卵巢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也可用于术后肿瘤是否复发的指标,此外乳腺癌、胰腺癌等也可引起糖类抗原125的升高。
糖类抗原125过高要注意什么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糖类抗原是肿瘤标志物的一种。是一种消化道肿瘤辅助检查手段。增高要注意进一步检查排除是否存在有肿瘤的可能性。平时保持心情放松,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摄入蛋白和油脂,注意锻炼。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