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保健品 > 药品保健品其它 > 详情页

医生也开了茵栀黄,两种药同时服

性别:男

年龄:14天

医生也开了茵栀黄,两种药同时服用,就是在服肠泰合剂的时候看着孩子太难受了,有几次感觉都要吐了,不知道可不可以兑点水喂给他吃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琰 副主任药师 药品保健品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山东省中医院

问题分析:孩子有多大了,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等病症。而肠泰合剂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神疲懒言,体倦无力,食少腹胀,大便稀溏等病症。服完药物后可以考虑兑点水喂给他吃。
由于不确定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与临床上的症状表现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考虑在当事者医生的指导之下,合理选用药物治疗或也可以在服用完药物兑点水喂给他吃。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宝宝吃茵栀黄大便呈黑绿色怎么回事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这个是正常的现象,这个药有清热的效果,清热的药物属良性的会造成黑绿色大便是正常的。平时受冷到也会有绿色大便,若是没有其他的症状,可以先观察,如果不是大便特别稀,拉肚子特别多可以再调理两天。
小孩吃茵栀黄不良反应有哪些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宝宝大便稀,次数多,有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孩子哭闹。一些药物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该药不良反应就是拉肚子,为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宝宝黄疸指数偏高,建议遵医嘱规律用药,治疗作用是大于副作用的。如果黄疸消退后即可停药,同时要给宝宝多晒太阳。
小孩黄疸可以吃茵栀黄颗粒吗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可以。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周左右发生,有2周的时间可以消退,如果黄疸持续时间长时需要排查有无病理性黄疸,如胆道狭窄。对于黄疸可以口服茵栀黄颗粒,对于改善症状有利,边治边观察。
新生儿黄疸禁用茵栀黄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阶段较为普遍,常用的中成中药有茵栀黄、钩藤茶等中成中药。在临床上,茵栀黄、钩藤茶等都被禁止使用。主要是由于茵栀黄是一种大凉的药物,会导致胃部的寒凉,从而导致腹泻。生理性的黄疸并不是必须要治疗的。对于病理性黄疸,要及时发现原因,轻度的可以服用祛黄的药物,严重的可以选择使用蓝光疗法等。
茵栀黄颗粒新生儿用量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每次吃1/3包,一天三次就可以了。口服这个药物期间需要适当的让孩子多喝水,多晒太阳,有助于胆红素的排泄。茵栀黄颗粒当中的主要成分就是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主要的作用就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茵栀黄口服液婴儿用量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该口服液婴儿的用量为一次三毫升,每天三次即可。它是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等药物配伍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之黄疸、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本药是茵陈蒿汤去大黄,加黄芩苷、金银花制成的,这两个类药物可以加重清热解毒的功效,去大黄以避其致泻作用。
茵栀黄治疗黄疸有副作用吗
王东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茵栀黄治疗黄疸有副作用,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任何药物都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茵栀黄通常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但其治疗黄疸时,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可能与不规范用药、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相对来说茵栀黄是比较安全的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婴儿黄疸吃茵栀黄好吗
王玉玮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茵栀黄常用于治疗婴儿黄疸,属于清热解毒之品,通常情况下,新生儿胃肠道尚易受到损伤,发育尚不充分,服用此药,会有退黄疸的作用。虽然该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危害,产生一些副作用,部分孩子吃了这个药之后,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黄,带泡沫,伴有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婴儿黄疸高可以吃茵栀黄吗
卢成瑜主任医师
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婴儿黄疸高可以吃茵栀黄,但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茵栀黄。通常婴儿黄疸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治疗,见效快副作用小,如果婴儿的症状较轻,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茵栀黄进行治疗,通常也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通常可以起到利胆退黄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蚕豆病家族史的患儿,应慎用茵栀黄,以免会诱发蚕豆病。
宝宝吃茵栀黄拉肚子怎么办
陈瑶副主任医师
儿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这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而不是副作用,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增加哺乳量就可以了。因为宝宝大小便增多,排泄的越多就需要补充的越多,这样才能达到生理平衡,达到既治病又不伤身体的目的。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