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高血压
>
详情页
肾衰,高血压,肌酐451,高压
性别:女
年龄:34
肾衰,高血压,肌酐451,高压160。尿酸465,24h蛋白7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国刚
主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问题分析:
血压高肾功能不好建议代文。一天两次一次两片。吃半个月试试。效果很好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高血压会导致肾衰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高血压会导致肾衰。高血压给病人带来了极大危害。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可引起肾脏衰竭。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与高血压病有关。肾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过滤人体有毒废物,调节身体渗透压力,高血压会对病人肾功能造成影响,使得肾功能逐渐下降。高血压引起血管痉挛,增加了血液流速而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进一步恶化病情,并有可能危及生命。随血压升高,肾动脉硬化逐步加重,会发生肾衰竭。因此,病人必须防止形成高血压。
高血压会引起肌酐高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高血压是有可能引起肌酐升高的,肌酐升高说明肾功能受到了损害,而肾脏的损害也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会引起心脏,脑,肾脏,眼睛等多种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肌酐高能治好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高血压患者肌酐高一般不能治好。高血压患者肌酐高说明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的情况。肾功能出现异常和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对肾脏的损害有关。高血压肌酐高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具体疗效要看个人情况,最好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的检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出现了血压、肌酐增高等症状,说明肾脏功能不正常,需要对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注意定期口服降压药。
高血压肌酐高能治好吗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高血压病人高肌酐可以治疗,但在平时,必须注意饮食,并定期到医院检查,根据医生处方剂量的药物,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内生肌酐是恒定的,多吃肉类食物会引起肌酐增加,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下降也可以触发肌酐增加,同时会出现蛋白尿,肾内科医生检查。
高血压慢性肾衰应怎样饮食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高血压慢性肾衰应清淡饮食。患有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尽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咸鸭蛋、咸菜等腌制食物,以免造成钠含量过高。不宜吃脂肪、大豆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可以多吃瘦肉、牛肉、鸡蛋等。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身体的运动,提高抵抗力。还可以在医师的建议下口服降压的药,让自己的血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同时还要时刻监控自己的血压。
肌酐135肾衰竭严重吗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达到135表明患者有肾功能衰竭,是否严重还要结合患者尿蛋白的情况,血压的情况以及有无肾衰竭其他的并发症,比如是否引起了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需要这些因素综合判断。
肌酐多少就是肾衰竭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超过110umol/L就是肾衰竭。正常肌酐值在30-110umol/L之间,如果超过了正常值上限,也就是110umol/L就考虑病人存在肾功能衰竭。但是有些医院由于检测方法或者所用的试剂不一样,这个参考值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差别。
肌酐多少是肾衰竭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肾衰竭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肾衰竭现在又称急性肾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共同结局,现在习惯上称终末期肾脏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以往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是肌酐大于707umol/L,现在慢性肾脏病分期是按照肾小球滤过率来划分的,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称为慢性肾脏病5期,即尿毒症期,这一时期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移植。
肌酐多少是肾衰竭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当患者处于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反应,但已经进入到了肾衰竭的阶段。肌酐会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就是133-177μmol/L。当肾衰竭的病情进入氮质血症期的时候,已经有明显的身体反应,血肌酐一般是在450μmol/L以下。当进入尿毒症时期的时候,血肌酐值可以在707μmol/L以上。此时肾衰竭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它已经进入到了尿毒症阶段。
肌酐多少算肾衰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临床上以肌酐指标大于442就确诊为肾衰竭的情况,常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是依靠透析替代肾脏排毒,但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虽然肌酐等很快降下来,但是过几天又会升上去,而且会使导小便量减少,透析的次数越多小便量就会越少,致体内毒素无法排出,最终只会加重病情。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