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结石与7个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我们最常见的四种结石的成分中第一个是钙结石、第二个是尿结石、第三个是磷酸结石,这些与跟感染有关,而第四个跟小孩的遗传性疾病有关。结石危害很大,它能导致肾功能衰退甚至肾功能消失,最终却不得不将肾切除。一个肾切除了或许你会说没事,还可以活,可是没了一个肾对身体的影响难道就真的没有吗?当然切除一个肾,这个病人还能活,如果两个肾都有问题,对于生命就有危险。一般人在20岁以前结石病不常见,常见于40至60岁,但是中国有一些不同,中国发病的高峰年龄在30至50岁。有关小儿泌尿系结石的因素,病因又有一些不同,常见的因素包括地理因素、营养因素、感染因素、解剖因素、代谢因素、特发性因素、遗传因素。结石的高发区多存在气候干燥、湿热的地区,与经济的发展程度也有关。膀胱结石在富裕地区已消失,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仍然存在。我们中国在偏远、不富裕的农村地区,膀胱结石还是时常能够看到。但是在大城市,基本上膀胱结石就没有了。
在我们国家,南方小儿结石相对与北方来说是比较高的。南方结石病患病率可占所有结石病人的2%至3%,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比例还算是低的。儿童结石病人多在2至8岁。在印度有一个统计,14岁以下膀胱结石占到结石病人的25%,可能跟饮食习惯有一些关系。
营养不当容易得结石
对于预防结石病来说,营养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上海新科结石病医院陈教授介绍,平时高蛋白的饮食容易增加尿液中钙和尿酸,尿液的pH值下降,因此不可长期食用高蛋白食物。而膀胱结石的发生与营养缺乏有关,乳制品消费低下和乳儿喂养不当的地区,没有蛋白质的来源,这时候儿童膀胱结石就很多见。
对高发区儿童的调查,有些孩子出生以后也没有母乳喂养,也没有乳制品,以谷物为主,这种长膀胱结石的机会就会多。乳制品中,过多加入钙质,可能会增加尿钙的排出,增加了结石形成的危险性。
感染因素导致的结石
小儿结石大概有30%至40%有感染因素的存在。变形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铵离子同时碱化尿液。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特点,尿道短,尤其女孩,易逆行感染。存在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存在先天性畸形,易合并感染。另外,环境和卫生条件比较差,就容易产生泌尿系感染。一旦泌尿系感染,孩子患结石的机会就比别的人大,这个病“造”出了儿童结石病人的30%至40%。
代谢因素引起的结石
代谢因素在成人里,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在儿童中很少。常见的可能一个是肾小管酸中毒,可能有70%多同时长结石。另外像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是外源性皮质类固醇,小肠切除手术,或者肾移植,都会造成结石发病率的增高。另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会导致结石的产生,这在成人中占比例非常大,儿童比较少。
泌尿系狭窄梗阻 尿滞“生”结石
30%的肾结石患儿存在泌尿系畸形。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开放式手术治疗疾病。所以三聚氰胺事件出来以后,需要跟成人的手术协作,做腔内治疗。脊髓灰质炎、骨折、截瘫等长期卧床尿液淤滞的孩子,活动比较少,所以也比较容易长结石。
特发性因素引发的结石
特发性因素就是我们发现有些病人有钙代谢的紊乱,这占了小儿结石的30%左右。这部分人查血钙是正常的,但是尿里的钙会增加,刚才说的在奶粉中添加过高钙剂可能是一部分的原因。另外这种钙代谢紊乱的发病率,男孩比女孩高一些。这些患儿,有可能存在尿钙增高,我们叫特发性高钙尿症,我们检查24小时尿钙,如果大于每公斤体重4毫升,就叫高钙尿症。
遗传因素导致的结石
胱氨酸尿症,也是长胱氨酸结石的一种疾病,这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但是这个胱氨酸尿症,小儿大概得结石的不多。另外小孩比较严重的一个病叫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一型的都活不到20岁,会死于肾功能衰竭,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肝肾的联合移植。
综合因素引发的结石
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止因为一个因素引发结石病,很多时候它是由几个因素一起综合引起的结石。最终它要影响到尿液,使尿的成分有所改变,才会造成结石。尿液成分的改变,包括6个因素,一个就是尿pH值的变化,包括降低和升高,不管是饮食的影响、气候的影响、遗传疾病的影响,都可能造成这6个方面的变化。如果有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尿草酸会增高。饮食不太注意,有点痛风,尿酸代谢异常的小孩,尿酸可能会升高。尿结石形成促进物增加,包括一些细胞分解的产物,都可能促进结石的形成。尿中还有一些抑制物,如果尿中没有其他成分,单有钙,或者草酸、尿酸,结石早就形成了。但是它在人体中没有形成结石,尿是很浓的盐水,就是因为人的尿中有很多结石形成的抑制物,包括焦磷酸盐、镁离子、二磷酸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