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综合
>
详情页
羊水量
性别:男
年龄:26
我妻子怀孕七个半月,彩超中羊水量:右上:2.3 cm右下:2.3 cm左下:2.5 cm左上:2.8cm正常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黄贱丰
副主任护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于都县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
你好!基本是正常的,但是偏少些,注意 孕检。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羊水量不一样正常吗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羊水就是不一样的,有变化的。羊水是分为四个象限来测量的深度相加来得到的一个数,一般地来讲,每个孕周的羊水深度是不一样的。随着孕周越大,羊水量会逐渐地增多。
羊水量多少算正常范围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羊水量8至25厘米算正常范围。一般情况下,正常孕妇的羊水量的正常深度范围在4至8厘米之间,羊水的正常指数范围在8至25厘米之间。如果羊水量的范围大于或小于正常值,那么久需要前往医院进行彩超检查,通过检查来明确羊水的情况,防止发生胎儿窘迫、缺氧,胎位异常和早产等情况。此外,建议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饮食的清淡,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羊水量偏多要注意什么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怀孕期间进行b超,部分b超显示胎儿羊水过多或偏多,对于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注意饮食控制,减少甜食的摄入、面食和控制血糖的水果。另外,还要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如果异常的话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还要做b超,特别是系统b超对胎儿进行了结构筛查,尤其在消化道或神经系统方面判断是否畸形。如果有的话,就需要及时终止妊娠。同时在3-4周后复查,观察羊水是否被控制,或者是否持续增加的问题。
羊水偏多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羊水偏多具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胎儿有无畸形及孕妇自觉症状的程度,如果有妊娠期原发疾病者,需要治疗原发病。胎儿无畸形者,注意休息,必要时可经腹壁羊膜腔穿刺放羊水,减少羊水量,可以慢慢恢复正常羊水量。
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为多少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为约1000毫升:女性怀孕期间做产前检查时,评估羊水量是否正常,主要会利用超声检测方式进行检查。而检查时所产生的数据会和参考值进行比对,用以确定孕期女性此孕周的羊水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当步入预产期足月妊娠女性,此阶段羊水量参考值为1000~1500毫升,如果是足月妊娠女性进行产前检查时,羊水量在此参考值范围,即是此阶段正常的羊水量
足月妊娠羊水量是多少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量是800毫升。怀孕早期羊水在5到8毫升,十周有30毫升左右,二十周时有400毫升左右,38周时有1000毫升左右。妊娠晚期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称作羊水过多,不足300毫升称作羊水过少。临产时应该连续监测胎心变化,观察羊水性状。
38周羊水量为105MM羊水过多怎么办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38周羊水量为105MM羊水过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羊水过多与胎儿的畸形等相关,如果四维彩超未检查出胎儿畸形,说明是单纯的羊水增多。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避免体内的液体渗透,控制甜食以及糖分的摄入,多吃冬瓜、西瓜等利尿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胎动,因为如果有大量的羊水可能会导致胎膜早破,导致胎儿缺氧,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剖腹产。孕期要注意营养和作息时间,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产前检查。
怀孕38周羊水量少怎么办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在确保胎儿无畸形的情况下,根据怀孕周数、胎儿的健康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再由医生指导适当输液。羊水少对于孕妇来说一般是没有感觉的,基本都是孕期检查,检测出来的,但是孕妇羊水过少,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如果分娩期羊水过少,可能导致宫缩挤压胎儿,增加新生宝宝的死亡率。
如何快速补充羊水量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可以多喝点淡盐水,平时也多喝白开水,可以增加羊水的。羊水偏少可以去医院补液治疗,增加胎盘灌注量,可以增加羊水的。少吃利尿的食物,尽量一日三餐以汤食为主,比如牛奶或大米粥。孕期羊水是多还是少,应该通过检查来判断,孕妇是不能自行判断的。
羊水量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羊水量一般是5到8厘米是正常的。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放松,要注意饮食调理肉类蔬菜营养均衡营养,多样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休息、工作与休息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的,不要熬夜、少喝汤和水,平时饮食上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